文化導讀 - 文化認同與世界視野
透過對傳統手作與生活用器的分析研究,學生能深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藉著對器物美學的跨文化探究,又能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與本土、亞洲以至世界其他地區當代文化情境的聯繫,從而建立更宏觀的世界視野。對自身文化傳統的認同不能單單建基於民族情感,年輕人必需具備跨文化的視野,才能重建中國傳統工藝的當世意義和價值,做到真正的傳承。
「木作」工藝文化導讀短片
「陶藝」工藝文化導讀短片
「手作確幸」團隊希望能以「非說教」、較貼近生活的模式來傳授工藝知識,因此選擇用接近「微電影」的方式來拍攝文化導讀短片,以作為中三工藝課程的教材之一。短片邀請了李敏Ranya為主角,穿梭生活和工藝之間,為中學生介紹「陶藝」和「木作」的工藝文化價值。
整個拍攝過程,由準備道具、邀請嘉賓、選擇場景,以至編寫內容及對白等都一絲不苟。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合作,令拍攝能順利完成,並拍出令人滿意的效果!
《探訪香港本地木資源回收機構》
香港每年都有大量的樹木因颱風、疾病或發展需要而倒下或需被砍伐移除,在過往欠缺木資源回收的情況下,這些樹木大多被送到堆填區棄置處理。而近年成立的本地木資源回收機構成功令不少樹木能夠被回收並轉化成可用的木材。
「手作確幸」團隊透過訪問本地木資源回收機構,把與本地木資源相關的資訊記錄下來,並輯錄於「工藝文化教學導讀影片」中,發放給各參與學校作為教材之一。團隊希望學生能在培養對工藝之興趣的同時,亦能多加思考,以認識本地木材的來源和環保回收的過程等等。
【有團火!】年青工藝導師培訓—樹木講座及參觀活動
「手作確幸」希望年輕工藝導師在學習及傳授工藝的同時,亦能多了解香港本地的樹木生境、管理、保育和回收狀況等,團隊因此邀請了關心環境保育、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本地民間環保組織 長春社 為導師們作講解。講座後,眾人參觀了一間木資源回收機構「樹後生活」,以了解樹木回收之處理過程和各種可重用的可能性。而「手作確幸」亦將善用本地回收木材於體驗工作坊中製作本地木筷呢。
在培訓活動後,有導師希望能了解更多樹木知識、亦有導師希望可取得本地木料再作研究,難怪長春社的朋友都笑說從各人眼中看到「有團火」!
相信這團火,一定可以燎原。
【先知而後行,行必有所為】 教師培訓課程—網上教師講座
感謝過百位來自57間中學的校長、老師出席了由「手作團隊」所舉辦的網上教師講座。
當日團隊邀請到兩位資深手作人 : 資深木匠 林池 (池哥) 及資深陶藝家 黃麗貞 (Fiona) 分別講述自己如何走上手作工藝這條路,再由「手作確幸」的項目總監 何兆基博士 與兩位再就生活用器與工藝傳承作了頗為深入的交流對談。
剪輯精華短片